那些遥远的山村,永远是迷人的。
浙东唐时属江南道,一条唐诗之路是“青山隐隐水迢迢”。宋朝南渡后更是人文荟萃,遗韵悠长。在浙东临海的“清雅茶乡”河头镇,有一古村落,乃是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殿前村。村子位于河头镇中心位置,十三罗溪和始丰溪交汇而过,坐落于青山映带,绿水回环之间。
殿前村的古树群在当地远近闻名,占地约3500平方米,树龄都在二三百年之间,这些老树疏疏落落的,散布于一条河道边上,古树间的空间给人以幽深宁静之感。老樟盘曲多姿,朴树和柏树巨大的树干笔直冲天。村里人说,这片古树群是有来历的,与乡贤梁伯周有关。
梁伯周世代行医,医术高明,方圆百里受人尊敬。三百多年前,古树群一带还是个乱草岗,时有野兽出没。梁伯周见这片地邻近河道,就动员村民开荒种树。待树稍长,环境好了起来,却有村民放牧砍柴,不几年,种下的树所剩无几了。梁伯周见此情形,决定免费给村里人看病,但有个条件,看好了病,需种树苗三株。又立下护林村约:凡有牛羊放牧于林中者,要杀掉牛羊分给全村人,砍伐者则罚种树。
九月九日重阳那天,梁伯周故意让孙子将自家老牛赶进林子,并按村约杀了分给村里老人。这之后,再也没人破坏村约。
树木就这样被保护下来。后来,树林不断扩展,形成了现在的古树群,植树护林也成为了殿前村的传统。村民们为纪念梁伯周,在古树群为他立了一尊雕像,用竹筒搭出“敬”“清”“福”字样,以示对先人的怀念。现在古树群周边又出现了以桂树为主的林子,桂花开时,天香流散,更添古村落的清幽。
村中还有一口清代道光年间的古井,名叫“一勺泉”,是提醒村民珍惜水源,节约用水之意。《朱氏宗谱》载有古民谣:“山石何来一勺泉,湛然清浸万斯年。源远直通星宿海,流长常挂水晶簾。”由此看来,“一勺泉”也是前人开凿为后人所用,古井水质良好,至今仍可饮用。
如今,村里有时就在这古井边上召开“清风板凳会”,“清水传清风,饮水思清源。”“清风板凳会”在殿前村成为了习惯,农闲时,大家自带板凳,或路边,或院内,坐在一起聊聊村里的人和事。
千年耕读,清廉传家。村北头的一方大石上面刻了一个围棋盘,旁边是一行大字:“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代代先贤落下的棋子,映照着后人。时光点染下的殿前村,宁静安详,古树、古村、古文化植根于这一方水土,成为了绿水青山之中最美的风景。(作者:陈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