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绍兴滨海新区人才俱乐部召开。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市政府党组成员严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出席并致辞。新区领导丁浪萍等参加。

严钢在会上介绍了绍兴市及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并向在绍兴滨海新区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学者表达感谢。他指出,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已构建起“实验室—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成为绍兴打造长三角科创高地的关键引擎。滨海新区始终将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当前正全力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希望研究院继续发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新区在技术攻坚突破和产教融合升级上协同发力、合作创新,共同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新区将全力为研究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持续加力政策护航、创新生态赋能、提升配套服务,推动研究院成为长三角校地合作的标杆。

曾小勤在致辞中感谢绍兴市和滨海新区长期以来对校地合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他说,绍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滨海新区产业基础扎实,上海交通大学愿意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展现了“交大智慧”与“滨海速度”的有机结合。希望研究院继续坚持“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聚焦新区产业需求、推动成果落地转化、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与新区携手探索更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将研究院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是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主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由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负责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综合优势,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聚焦新能源、变革性分子科学、分子工程学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技术攻关,进一步助推滨海新区“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加速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科研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引领区域未来产业集群发展。